時間:2012年12月13日 來源: 南方農村報
2012年12月12日上午,第十一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在廣州柯木塱舉行,廣東省副省長劉昆宣布博覽會開幕。據了解,本次廣東種博會共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765個作物品種參展,創下歷屆之最。
11日下午,以“現代種業發展新機遇及商業化育種”為主題的種業論壇在廣州燕嶺大廈開講。這是第十一屆廣東種博會的新增內容與亮點,是廣東種博會展示思想與智慧的精彩展臺。政府官員、知名專家以及業界精英就種子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熱烈交流。本次論壇由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共同承辦,超過300名行業觀眾出席。
種博會◥>
展覽規模創歷屆之最
由于采用館展加地展的品種展示模式,廣東種業博覽會一直是世界范圍內最具特色的種業展會之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洪生介紹,本屆種博會參展企業400多家,設置展位300多個,特展39個。“參展企業呈現鮮明國際化特點,世界十大種子企業和國內知名種子企業全部參展,并吸引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前來參觀。”
展館內,金韓種業有限公司等廣東本土企業的展臺吸引了大量采購商前來咨詢。該公司將最新培育出的苦瓜品種擺放在展臺供比較、選擇。一些觀眾更拿起心儀的苦瓜作為拍照道具。一位來自福建省的采購商告訴記者,廣東種博會的參展企業非常齊全,這已經是他第五年前來參會,“每一次都有收獲”。看到地展的超高人氣,廣州市亞蔬園藝種苗有限公司直接將展位搭建在田頭,挑到心儀品種的采購商可以在這里真正“零距離”洽談。
據了解,本屆種博會展示的品種數量比上屆增加了434個。記者在地展現場看到,包括葉菜、番茄、辣椒、瓜菜等在內的數千個品種集中成熟,長勢良好。廣州市農科院黨委書記、蔬菜育種專家劉自珠介紹,雖然遭遇了11月底連續陰雨的天氣,但地展種植的品種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一方面得益于展示的優良品種抗逆性較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廣東種博會對地展品種實行精細化管理,充分展示出品種種性。”
種業論壇◥>
名企比拼商業化育種
論壇還未開始,會場已經一座難求。時值種業新政推行元年,全國種子企業整合速度明顯加快,行業人士在繼續拓展業務的同時也在集體思考轉型路線。柯木塱種業論壇將種子管理部門的官員、育種科研單位的專家和知名種子企業的老總們聚在一起,用主題報告和互動討論的形式探討商業化育種模式,是切中種業人士當前最為關心的話題。
論壇最受關注的嘉賓當屬種業傳奇人物劉石。雖然劉石已經不在種子企業擔任實際職務,但其早年成功推廣先玉335等品種的經歷仍然為業界所津津樂道。而劉石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在報告中對種子企業發展戰略和角色定位的解讀可謂傾囊相授。他建議,國內種子企業應該先做強,在某一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力后再尋求做大,逐步從做品種過渡到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并進一步注重售后服務,將價值鏈延伸到下游產業。劉石提出:“希望國內種子企業能沿著這一路徑不斷成長,做到比國外種子企業更優秀。”
就商業化育種的具體形式,中國種子協會秘書長兼副會長李立秋和天津德瑞特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德華等嘉賓都分享了觀點。李立秋介紹,中國種子協會的專題調研結果表明,科企合作是當前我國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最主要的一種形式,但受制于科研人員待遇等問題,科企合作還面臨很多需要解決的困難。
馬德華則結合德瑞特公司的發展歷程,比較了外國種企各種商業化育種模式。他認為,“不存在中國特色的種子公司,具備條件的中國種子企業應該堅定開展商業化育種。”他還建議企業不要貪多求全,而應選擇合適的作物集中加大商業化育種投入。
在圓桌會議討論環節,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副所長何曉明,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久春也加入討論。何久春介紹了湘研種業重點攻關辣椒商業化育種,并做到“辣椒品種種植面積世界第一”的經驗。何曉明則表示,當前科研院所已經有一些專家愿意到企業去開展研究,而科研單位掌握的育種材料也將以合適的形式逐步與社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