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報業新聞 時間:2012年12月13日 來源:南方農村報
2012年7-8月,中國種子協會對45家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情況進行了深度調研。該協會秘書長兼副會長李立秋表示,企業要提高創新能力、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科企合作。盡管合作方式多元化,但仍然存在幾大問題:科企不易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科研人員對進入企業仍存顧慮,研發人員不穩定影響科企合作,中小企業難尋找合作對象。
對此,李立秋建議,一是在過渡期適當放寬“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品種要求。應考慮在近5年內,一家企業和一個科研單位合作育成的品種,當作企業獨家育成的品種看待;二是建立種質資源和品種交易平臺。逐步做到所有非企業育成品種都公開交易,杜絕科研單位辦企業“左手要錢育種,右手經營賺錢”;三是對地市級農科院所應重新定位。期望農業部會商科技部、人保部,對地市級農科院所重新定位,把科研人員并入企業,退休時按事業人員辦理,以解除其后顧之憂;四是建立企業科研人員跳槽的約束機制。企業人員跳槽是正常現象,但有些企業科研人員跳槽后,不講職業道德,帶走了原企業科研資料或育種材料,使原企業蒙受很大損失。希望農業部種子管理局支持行業協會建立約束機制,對惡意挖撬同行科研骨干的行為進行制止;五是提高科企合作的層次和緊密度。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可以“當紅娘”,以項目形式,在自愿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選擇若干重點作物和關鍵技術領域進行試點,以種業骨干企業為龍頭,聯合科研實力雄厚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組建多種形式產學研研發聯盟,國家有關財政項目給與支持。